董阳

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决定从2024年5月开始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首个宣传教育月活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立足育人全过程,着眼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资源整合,完善工作格局,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统筹规划: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顶层设计。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必须立足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准确把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主题主线,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光荣使命。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改革发展的整体规划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同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制定工作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工作机制,为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坚持规划先行、制度先行,系统回应新时代对学生心理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推动形成科学完备的政策保障体系。

健全体系:推动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格局。当前,面对社会结构深刻变迁、价值观念多元多变等复杂形势,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协同性还有待加强。必须着眼构建与健康中国战略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格局,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就业创业指导、人生发展规划等相互融合,实现协同育人、同向发力。一方面,要创新工作理念,树立大思政、大健康工作理念,下大力气做到“五育”并举、“五育”融通。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思想引领和心理疏导的双向互动;将心理调适方法融入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心理适应能力;将人生发展规划教育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宣传、咨询、预警、干预“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创新方式: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是聚焦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心理健康服务,做到一院一策、一人一策,增强工作的精准性。二是用好信息技术,打造智能化、精细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实现学生心理状况的精准分析和实时预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三是拓展服务外延,构建社会化、协同化的综合服务格局,提高心理咨询辅导的专业化水平。四是坚持理论引领,加强学理支撑和成果转化,深入探究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为破解实践难题提供理论遵循。唯有创新思路、改进方法,推动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才能切实增强工作的精准性,为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厚植沃土。

强化保障:为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夯实基础。首先,健全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加快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工作队伍。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畅通职级晋升和薪酬分配通道,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弹性用人制度,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其次,完善投入保障机制,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建立动态增长机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再次,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制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将其作为彰显办学特色和凝练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心理剧场、心理情景剧、朋辈辅导等实践平台建设。最后,加强组织领导,为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提供有力政治保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日程,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办学治校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强化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