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天都黑了,路灯怎么还不亮?”近日,贺州市平桂区大平瑶族乡纪检监察干部外出工作回到乡里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但是乡政府所在的大平村的路灯却迟迟未见亮起来。

“路灯‘失明’,不仅影响到群众的生活生产,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走,我们一起去看看……”乡里的纪检监察干部虽然已经工作了一整天,但想到路灯不亮可能会给群众带来不便,于是决定连夜入户了解情况。

“就是近段时间打雷下雨才不亮的。”

“这是乡里的必经之道,车来车往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现在是秋收季节,没有路灯,我们日常劳作和生活都不方便。”

……

看到乡纪检监察干部连夜赶来了解情况,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向工作人员反映路灯“失明”的原因和受到的影响。

民有所呼,我必有所应。第二天一大早,乡纪检监察干部带着问题到业务部门深入了解情况。原来,在多年前,大平村街道已经铺设了水泥路,路两旁也安装了路灯。但因年久失修,又受近期雨水和山体滑坡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路灯线路短路故障、开关烧毁,导致路灯不亮。还有部分路灯线路埋在地下,给线路故障排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一定的时间排除。

找到了问题症结,照单抓药便可“药到病除”。该乡纪委督促相关业务部门及时派出专业的维修人员前往现场进行勘察和维修。经过现场勘察,维修人员迅速开展维修工作,加快故障排查速度,找到问题线路并及时更换路线开关。在用时不到一个星期的紧张而有序的抢修后,就把400余米的道路沿线上,40盏路灯恢复了照明,为200余名群众点亮了回家的路。

“现在路灯恢复了照明,晚上出行方便多了,我们心里也亮堂多了……”路灯恢复照明的当天晚上,大平村村民李大爷乐呵呵地对前来回访的乡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笑道。

事虽小,却暖人心。路灯的复明,不仅照亮了村里的路,更是照暖了老百姓的心。该乡纪委要求业务部门举一反三,做好乡镇其他公共设施破损情况排查与修复工作,用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欧仕禧 钟佩材)